南京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其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于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范等部分院系后與創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南京大學及其前身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謀國家之強盛、求科教之進步,為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南京大學在嶄新的歷史機遇中煥發出新的生機,首批入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序列,首批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始終處于中國大學的第一方陣,獲得了公認的社會影響和學術聲譽。 南京大學目前擁有仙林、鼓樓、浦口、蘇州四個校區,有33個院系,本科生13350人、碩士研究生17201人、博士研究生8385人、留學生1117人?,F有“雙一流”建設學科16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三期項目立項學科1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本科專業89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12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1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4個。有國家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1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培育)1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1個,各類省部級科研平臺80余個。 南京大學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3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國家級領軍人才327人次,國家級青年人才347人次,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103人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8人。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南京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在各個歷史階段培養和造就了眾多中華英才,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建功立業、成就卓著。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大學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許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在國內外高等教育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前,南京大學圍繞“辦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奮斗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堅持“價值塑造與能力提升融通、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融通、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通、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融通”的人才培養理念,全面實施“熔爐工程”,奮力打造新時代“三元四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肩負時代使命、具備全球視野、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社會發展的未來各行各業拔尖領軍人才和優秀創新創業人才。 南京大學的前身即“以科學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傳統始終貫穿于南京大學的發展史中,成為南京大學辦學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堅、為國爭光、為民造福,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科研成果,蜚聲國內外學界。今日南大著力推進實施科研轉型提升戰略,持續探索以基礎研究為根,向創造技術、成果轉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體原創驅動式”科學研究新模式,打造“理工醫”新高峰;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在“學術原創、方法轉型、服務國家”等三個向度的創新發展,助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自上世紀初建校以來,南京大學就一直是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最活躍的中國大學之一,與世界上眾多一流大學和高水平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協作關系。其中,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舉辦三十多年,它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后最早實施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長期項目,為中美文化交流事業培養了眾多骨干人才,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日益交融、命運與共的當代世界格局中,南京大學正深入實施《全球開放發展戰略(2020-2030)》,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探索全球合作新機制,為促進多元文化的互通交融、人類的和平與發展而不懈努力。 當前,南京大學的辦學事業已經踏上新的百廿征程。面向未來,南京大學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第一個南大”的指示精神,扎實推進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重要回信精神落地見效,聚力內涵式發展,著力高質量提升,以新時代“修齊治平”的理念與格局為主線,以系統性、協同性、前瞻性的綜合改革為動力,積極探索具有南大風格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模式,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由普通本??茖W生根據本校的生活條件、環境以及綜合情況進行實名投票得出(通過實名注冊的學生才具有投票資格)
投票結果僅代表學生對本校的個人意見。
系統自動顯示投票數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數較少的高校暫時不顯示。
南京大學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在國際或他國當選院士1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04人、“青年長江學者”2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147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105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103人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2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6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7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2人、教學名師4人、青年拔尖人才2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2人。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發的 《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簡稱學科目錄)
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評選結果 |
---|---|---|
0704 | 天文學 | A+ |
0709 | 地質學 | A+ |
1205 |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A+ |
0101 | 哲學 | A |
0303 | 社會學 | A |
0501 | 中國語言文學 | A |
0502 | 外國語言文學 | A |
0602 | 中國史 | A |
0702 | 物理學 | A |
0710 | 生物學 | A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A |
0830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A |
0835 | 軟件工程 | A |
1202 | 工商管理 | A |
0201 | 理論經濟學 | A- |
0301 | 法學 | A- |
0701 | 數學 | A- |
0703 | 化學 | A- |
0705 | 地理學 | A- |
0713 | 生態學 | A- |
0809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A- |
0202 | 應用經濟學 | B+ |
0302 | 政治學 | B+ |
0305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B+ |
0503 | 新聞傳播學 | B+ |
0601 | 考古學 | B+ |
0603 | 世界史 | B+ |
08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B+ |
0833 | 城鄉規劃學 | B+ |
1201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B+ |
1204 | 公共管理 | B+ |
0706 | 大氣科學 | B |
0803 | 光學工程 | B |
0810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B |
0813 | 建筑學 | B |
0818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B |
0714 | 統計學 | B- |
0815 | 水利工程 | B- |
0707 | 海洋科學 | C+ |
0831 | 生物醫學工程 | C+ |
0811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C |
根據學生對本校各專業辦學情況推薦優勢專業或特色專業,推薦結果僅代表學生對本校相關專業的推薦意見,不代表官方的專業排名,投票人數較少的高校暫時不顯示。
專業名稱 | 推薦指數 | 推薦人數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5.0 | 20 |
統計學 | 5.0 | 13 |
經濟學 | 4.9 | 15 |
理科試驗班 | 4.9 | 15 |
物理學類 | 4.9 | 20 |
金融學 | 4.9 | 23 |
漢語言文學 | 4.8 | 46 |
聲學 | 4.7 | 16 |
法學 | 4.7 | 39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7 | 51 |
考古學 | 4.7 | 21 |
會計學 | 4.7 | 15 |
行政管理 | 4.6 | 34 |
社會學 | 4.6 | 10 |
天文學 | 4.5 | 15 |
工業工程 | 4.5 | 11 |
物理學 | 4.5 | 47 |
英語 | 4.5 | 13 |
新聞學 | 4.5 | 24 |
哲學 | 4.4 | 18 |
軟件工程 | 4.3 | 50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4.3 | 16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4.2 | 27 |
化學 | 4.0 | 40 |
法語 | 4.0 | 10 |
環境科學 | 4.0 | 11 |
大氣科學 | 3.8 | 30 |
地質學 | 3.7 | 18 |
生物科學類 | 3.6 | 12 |
臨床醫學 | 3.3 | 19 |
生物科學 | 3.2 | 21 |